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探尋生命韌性與復原力—「愛」與「關懷」


  【文/林碧雲 教育局社教科借調教師 候用校長】

從小到大,我經常看著母親面對貧病交迫的日子,仍強韌的擔起家庭責任,教養我們五姐弟長大成人。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麼建構了一個母親的「生命韌性」和「復原力」?我深深以為那是「愛」與「關懷」----「愛」建構了人的生命韌性;「關懷」強化了人的生命復原力。

「愛」,建構了人的生命韌性。從小看著母親多次病危進出開刀房,仍咬著牙與病魔奮戰,也要活著陪我們成長。

在社會上、在學校裡,也常常看到或聽到父母親為了愛,教養子女,寧可苦自己,也要培養孩子出頭天。我曾經教過一個家境貧苦的女學生,因父親驟然過世,母親體弱多病,被社會局安置在清潔大隊工作,這位母親深愛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為了教養二個孩子,長年拖著身子、頂著風吹日曬雨淋,在大街小巷掃地,兢兢業業的工作,撐起一個「愛」的榜樣。這樣強勁的生命韌性,令人動容,不僅贏得街坊鄰居的讚揚,也讓孩子懂事、貼心,力求上進。

善牧基金會的執行長湯修女說:「唯有愛能治癒創傷、唯有愛能完成一切。」安置在中心的諸多嚴重受創傷的婦女和孩子,就因為「愛」的支撐,即使面對極其艱困的環境,依然可以表現強勁的生命韌性,對抗命運。

「關懷」,強化人的生命復原力。疾病纏身的母親,總是在親人的關懷下,一次又一次從困厄中復原;而我們也在母親和親戚的關懷下,認真的長大。法鼓山聖賢法師渡化人關懷生命時說:「傾聽、分享、支持、覺醒—陪您轉念,找尋生命希望」。在災難受創中的人們面臨生命或心靈的難關時,有親朋好友的陪伴和關懷,甚至一個陌生人的問候,都可能讓她轉念,從困境中重新站起來,從災厄中復原。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態度就是「愛」與「關懷」,營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引導我們的孩子建構強韌的生命力和復原力。讓優勢的孩子更加卓越,讓弱勢的孩子獲得支持,那麼,哪怕孩子不能勇敢的面對挫折,堅強的學習與成長。


【2011/7/26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