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親師攜手共成長

【文/何文正 臺北市大湖國小主任】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對孩子人格養成、學習態度各方面的影響力,家庭最具舉足輕重。所以辦理「親職教育講座」,提升父母效能,協助孩子健康成長、適性發展,一向為各校輔導室所重視。這學期我們學校親職教育講座辦理方式做了一些調整,在學校家長會愛心團推薦下,試著與洪蘭老師所領航的「愛你一輩子守護團」合作。很感謝「愛團」的協助,這學期安排到校的領航教師包括知名作家蔡穎卿女士、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盧蘇偉老師、單車達人李紀庭先生、愛團的執行長蕭慧英女士及副執行長王懿行女士都是一時之選,所以每一場演講都是叫好又叫座,不光是校內家長出席踴躍,也有來自外校的家長及特地請假的外校老師前來捧場。也讓身為承辦單位的輔導室老師,多了一起成長的機會,受益良多。

 「愛團」強調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色,唯有創造自由開放的成長空間,才能讓孩子們都能發揮他們的潛能;要建立肯定多元價值的機制,不要只用學科考試論英雄等想法,深獲家長所肯定,也與學校重視多元適性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套句廣告用語:「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在此借花獻佛,將個人在這幾場親職講座中所學習到的理念與大家分享。

 接納與賞識,讓孩子做自己:每個孩子都各有特色,就像五個手指,各有長短,各司其職,所以不應僅用單一智育紙筆測驗,來衡量每個孩子的能力,也不要讓孩子過著只有單一價值的單調生活,所以應多提供孩子與生活接觸,增加孩子多元體驗機會,從體驗中學習待人接物、互助合作,從體驗中發現自己的潛能,讓孩子勇於夢想,自信的成長。找到並重視孩子的優勢潛能,每個孩子都值得我們賞識,每個孩子都值得我們期待。

 愛跟尊重,在規範下才能發揮作用:蔡穎卿女士強調,紀律是立體的人我關係,只有在紀律當中才能有真正的學習,紀律是限制該限制的事,是經過父母與孩子共同約定的行為準則,是履行雙方同意的契約。紀律的執行,「耐心」是基本配備,態度可以溫柔,但施行要有嚴格的一貫性。與孩子約定行為準則時,可以生活人際互動中的公共事件為例,引導孩子價值判斷,合理的給予自主選擇權,但不能妨礙他人為原則。

 生命中任何挫敗都是成功的一部分:盧蘇偉老師以其自身的求學經歷為例,認為只要堅持到底,只要不放棄就會成功。自小因腦膜炎,智商只有70的他,不畏困難,經過七年五次的大學聯考歷練,讓他更珍惜得來不易的成功。而一次成功的經驗,帶給他自信,讓他勇於立定目標,又締造了更多成功的經驗。現在盧老師正在輔導許多中輟的孩子,這些課業學習歷程充滿挫敗,幾乎自我放棄的孩子,老師帶著他們騎獨輪車環島,在眾人鼓勵下,一次又一次的摔到,一次又一次的爬起,在歷程中體驗到努力雖然辛苦,但努力創造希望,創造成功,平均每個孩子在環島前的練習要跌1000次以上,但最終都能成功。環島的成功經驗,又奇蹟似的讓這些孩子拾起重回學校的信心,許多人在基測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進入很好的大學就讀。

 「孩子的生命,有了足夠的愛。他的心會逐漸趨向平靜,更有機會看見自己的天賦。」這是盧蘇偉老師曾說過的一句話,我想每個孩子都需要肯定與關懷,只有充滿真誠愛心的環境能讓孩子放心成長;只有鼓勵、支持才能開展每一個孩子的潛在能力。讓我們親師攜手努力營造孩子的學習舞台,給予每個孩子不同的成功經驗,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活出獨特的自我。



【2012/5/25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