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對的?

【文/楊惠津  國北教大實小教師】

記得二十幾年前,剛踏出校門正式當上老師時,老師幾乎甚麼都要上,尤其低年級老師更是全科包辦,除了課表上的科目外,學生的早餐、吃藥、喝水、擦汗、尿尿,甚至大便擦屁股……,你所想得到的,老師幾乎是無所不包,無所不辦。

 所以,學校在安排導師時,沒有教學經驗的絕對不能擺在低年級,沒有「板勢」,壓不住學生的,絕不能擺在高年級。記得第一年,太幸運了,以第一志願分發在台北家附近的懷生國小,當年的陳校長是個和藹可親的人,請我坐在校長室裡,親切的問我想要任教的年級,我也很誠懇的告訴陳校長,因為實習時教高年級,所以意願在高年級,陳校長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笑容,很委婉的拒絕我並說明教高年級需要具備充分的年資,而我呢只適合去教中年級。

 教了幾年後,想換換不同年級,剛好低年級有個缺,主任希望我去並且安排一個腦性麻痺的孩子在我班,那時,主任跟我說了一句話,一直到今天,我都還記憶猶新:「惠津,接了不可能的任務,不要煩憂。今天,你接了這個孩子,將來妳的孩子會有福報。」那時,年紀輕輕的我,哪想到遙遠結婚生子的事,只想好好把這個孩子帶好,每當我們離開教室,芫孝被我一手拎起,攀在我身上就像無尾熊攀在大樹上似的,日子就這樣有汗水也有淚水的一天天度過。因為低年級都是老師自己上課,連升旗活動,我也自己編早操(那時擔任學年主任,我編了一休和尚的早操歌),孩子到校的所有時間都在老師的視線裡,教不好,好像自己脫不了責任,就像不可能任務電影中的一句話:「一切都在掌握中。」

 漸漸的,班級人數日漸減少,老師的課也酌減中,但是,並無法如預期的教學效果好,思量個中原因,我認為有幾個重要因素,是無法量化得到的。比如說:每個班級導師的人格特質型塑班級風氣,影響班級經營,而學生因為喜歡他的老師進而喜歡上他的課,就像以前我的學群老師常虧我,一個弱女子,每次拿國術比賽冠軍、接力賽冠軍,太離譜了。我要說的是,雖然我不擅長體育,但我會心理戰,我只要抓住孩子的心,給予適當的練習,再大大的鼓勵,就無往不利啊!誰說教練一定要比選手厲害的呢?不是嗎?

 不管教哪個年級,我都會讓學生有一天談心時間,即使高年級課程緊湊,我也是如此。在這天,我會藉著繪本說故事,借繪本說出我們生活中面臨到什麼問題,諸如小團體、背後說人壞話,或者喜歡異性等等,孩子藉由別人的故事大膽說出其實就是自己心中的想法,全班在寓教於樂中歡笑度過。如果大家表現太差強人意時,老師一聲令下,窗戶關上,聽老師聲聲細語(說教),說著說著,老師哭了,鐵漢也哭了,最後,老師鼓勵大家擦乾眼淚,走出教室後又是一條好漢。 教育無他,不就是身教與愛嗎?

 現在科任課愈來愈多,分科愈細愈專業,看似有理,但是,孩子可不是普通人,不能按理分明,一天上了許多「專業」人的課,跟導師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相處時,導師又往往接到科任老師的告狀不得不處理,如此一來,談心時間減少,責罵時間增多,班級向心力不強,就如一盤散沙,學生沒有可以親信仰慕的對象(以前通常是導師)、沒有強而有力的威懼對象(以前通常也是導師),這些無法量化卻對小學生影響甚鉅的現象,很令人擔憂!

 老師的影響力日漸淡化,父母的責任則顯得更加重要,八到十二歲是人格道德養成期,在這個時期,孩子要有一個英雄崇拜學習的對象,父母就要扮演起這個角色,如果覺得自己無法適任,那就趕緊幫孩子選擇一個適合他的好的教育環境,在背後支持鼓勵他,然後給予孩子滿滿的愛,這就對了。


【2012/5/11 台北市教師e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