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家長想什麼,導師要知道


【2010/3/2 自由時報】
文/昕悅(教育服務業)
少子化後,每一個小孩幾乎都是父母呵護的寶貝。
有些家長關心孩子至極,每一件孩子發生的事,
都想跟孩子的導師分享,卻忘了,
這位導師可能有將近40位的班上學生須要公平照顧,
當然也忘了,導師也該有自己私領域的生活時間。


舉例來說,有些家長為了掌握小孩行蹤,往往會打電話跟導師要全班家長的通訊錄及背景資料,基於專業倫理──學生及家長個人資料須受保護的理由,導師會拒絕提供。家長大多能接受,但有位家長仍不講理,大聲說別校就能給,為什麼偏偏這個導師拒絕,更揚言說要找主任甚至校長要。面對這樣的家長時,也只能消極地希望他有日能講道理。

再說說校外參觀吧。行前,導師都會要求學生把注意事項記在親師聯絡簿上,而引發爭議的那句話,就是「明天班上搭乘的為O車」。由於遊覽車編號是依據英文字母,而該班碰巧被編入O車。結果,前一天晚上,學生的阿嬤趕緊打電話到學校,用十足感性的台語說道:「我只有這個乖孫,怎麼可以坐『靈車』?!」原來,這位阿嬤把英文字母錯看為阿拉伯數字了。
 第二天,學校只好順應民情風俗,更改編號方式,避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