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你是孩子的壓力鍋嗎?

【2012/1/3自由時報 】

青少年門診常見許多焦急或生氣的父母帶著氣憤或退縮的孩子來求診,爸媽總是會問:「他為什麼會這樣?」……

〈情緒會反彈〉別再念了 孩子會爆炸

文/沁 (護理師)

國中三年級的翔翔坐在電機前開心的看著卡通,媽媽從廚房叫他趕緊去洗澡、準備吃飯,翔翔依舊沒起身。媽媽生氣的說:「還在看,基測都快到了,你還有時間看電視?」只見翔翔生氣的將電視關掉,「碰」的一聲用力關上浴室的門。

飯後翔翔回房溫習功課,但媽媽卻聽見房裡傳來搖滾樂,她悄悄的走到房門口,看見翔翔隨著音樂搖動的背影,又是一陣怒火大聲說:「你是在聽音樂還是做功課?要考試了你知道嗎?」翔翔站起來又是「碰」一聲用力關上房門,而音樂更大聲了。這情況像連續劇般幾乎天天上演,甚至愈演愈烈。

某個周末下午,媽媽見翔翔還在睡,沒好氣的對著他說:「電腦玩那麼晚,讀書都沒那麼用功,現在竟然睡到不知道要起來念書……。」翔翔用棉被把頭矇住繼續睡。吃晚飯時間仍不見翔翔起床吃飯,媽媽氣急敗壞的到房間叫他,可是翔翔卻不在,媽媽打手機不通,爸爸媽媽先不以為意,但是時間愈來愈晚仍不見人影。爸爸媽媽開始擔心並到處尋找。

11點多,翔翔由同學陪同、攙扶回來了,因為他醉了。同學離開後,媽媽激動的「破口大罵」,沒想到此時孩子近距離的站到媽媽面前,如同憤怒的獅子般「啊」的吼叫。媽媽呆住了!

青少年門診常見許多焦急或生氣的父母帶著氣憤或退縮的孩子來求診,他們所敘述的情形大多如同上述。爸媽總是會問:「他為什麼會這樣?」

青少年因賀爾蒙作用,身體迅速成長、變化,外貌亦有所改變,而這些改變皆會影響人際關係,再加上課業壓力與日劇增,情緒起伏大且易怒,部分孩子則以自殘方式表現;家長若發現孩子的情緒或行為表現已開始有改變,如:易怒、愁眉苦臉、失眠、退縮,甚至身上經常出現小傷口,不妨與老師聯繫,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形;另一方面關心的「問」一下孩子「最近還好嗎?」、「有沒有什麼事想告訴我?」必要時可請教專家甚至醫師(如青少年門診),一同協助孩子、陪伴他們度過「辛苦又精采」的青少年期。

「防範於未然」,千萬不要讓「少年維特的煩惱」爆炸,造成彼此終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