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盧蘇偉(親子作家)】
Q智仁和智慧是雙胞胎兄 妹,智仁個性和順,反應慢半拍,功課總是在班上的後半段;智慧則完全不同,她非常的靈巧,善解人意,多才多藝,功課幾乎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從不讓爸媽操心,所以爸媽的心力全放在智仁身上,希望他能更聰明,有更好的成績。
這樣的情形,讓智仁有很大的挫敗感,認為自己是多餘的,不該出生在這個家庭,造成父母的羞辱和負擔。在國中一次段考結束後,他悄悄的留書離家了,至今已經好幾個月,都未返家,該怎麼辦呢?
A家裡有兩個以上的孩子,我們心裡一定要有準備,兩個孩子不可能一樣,即使是雙胞胎,也會有很大的差異,不論他們是否如我們期待,他們都很獨特,都是父母的寶貝。父母賞識每個孩子獨特和優勢能力的態度很重要,絕對不能比較,因為一比較,兩邊的孩子都會有壓力和受到傷害。
父母要尊重每個孩子獨特的一面,讓每個孩子都充滿自信。聰明、努力的孩子,固然討人喜歡;遲鈍、被動的孩子,可能比較令人討厭,但父母沒有喜歡或討厭的權利,父母除了完全接納,更重要的,要用正向積極的態度看待每個孩子的獨特性。
任何孩子有了足夠的愛和成功的經驗,他就會是一個有自信,願意為自己全力以赴,堅持到底的孩子;即使很平庸,沒有成就,也會是一個有責任感,會親近和照顧父母的好孩子﹗
父母要學習看重每一個孩子,他們都一樣的好,只是好的地方不一樣而已;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會讓「愛」成為最大的傷害,把孩子逼成像智仁一樣,遠離我們的愛。
【2012/01/20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