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從錯誤中學習:諾貝爾獎得主勉勵學生,別太在乎名次

錯誤中學習 諾貝爾獎得主勉學子

【2011/10/14 自由時報】(孟慶慈/台南報導)
        一九八七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比得諾茲(J.Georg Bednorz)昨天到成大演講,深入淺出介紹高溫超導體,也與台下師生互動。他告訴大家諾貝爾獎只是一個獎,得獎不必太驕傲,求學過程難免不順,但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學習、不再犯錯;嘗試新事物都會有風險,但只有嘗試了才會有突破。
      成大慶祝八十週年校慶,舉辦「成大八十諾貝爾大師高峰論壇」,比得諾茲是第二場論壇主講者,第一場在上週舉辦,主講者是李遠哲。

        比得諾茲表示,荷蘭科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在一九一一年發現液氦冷卻汞,在溫度下降到絕對溫度4.2K(攝氏-268.8度)時水銀的電阻會完全消失,這種現象稱為超導電性,此溫度稱為臨界溫度;昂內斯因發現超導態,得到諾貝爾物理獎,也開啟了科學家找尋新超導體的熱情。

        目前日本將超導應用於磁浮火車,美國與歐洲都在研究超導用於電力傳輸。

        比得諾茲在演講後與台下聽者互動,他告訴學生,他求學時也會考不好,但考不好沒關係,重要的是要能在錯誤中學習,不再犯錯,也要從犯錯中去發現新的事物。他認為,每個人都是天生的科學家,會發現問題,有好奇心、創造力。

        比得諾茲也告訴大家,他雖得到諾貝爾獎,但仍是普通人,只是外界對得獎者有太大的期待;他得獎後被當成天才,其實他還是他,而諾貝爾獎也只是一個獎,得獎不必太驕傲。





諾貝爾獎得主:學生,別太在乎名次

【2011/10/14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1987年以高溫超導研究獲得諾貝爾獎的比得諾茲(J. Georg Bednorz),昨天對成大學生演講時說,求學時期是影響他一生研究最重要的時期,鼓勵學生不要太重視名次,應該找出自己的興趣,努力從事,就能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今年剛好是超導體發展100周年,適逢成大80年校慶,昨天邀請目前擔任瑞士IBM蘇黎士研究室教授的比得諾茲到校發表「高溫超導─發現及其影響」。

        比得諾茲演說時說,超導體起源於1911年,荷蘭科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Onnes)發現以液氦冷卻汞,當溫度下降到絕對溫度4.2K(-268.8度C)時,汞的電阻會完全消失,這種現象稱為超導電性,此溫度稱為臨界溫度。昂內斯因為這項發現,得到諾貝爾物理獎,也開啟科學家尋找新超導體的熱情。

        超導的運用廣泛,像日本把它應用在磁浮列車,美國與歐洲則著力於研究超導運用在電力傳輸上,可以更為節能,在資源有限的未來,超導的運用將更形重要。

        比得諾茲表示,每一個人出生時都是科學家,即使在探索新事物的過程中出錯,也是一種經驗的累積,學生應該在求學的時候培養創造力與好奇心,打破固有的想法與觀念,才會有突破;他並引用知名德國化學家尤斯圖斯‧馮‧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的一句話「發明家的秘密就是相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鼓勵在場者。

       他認為,得獎之前,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得獎之後,大家都以為他是天才,事實上他還是原來的他;而影響他一生最大的是在求學階段,「當學生不要太在乎名次」,他說,只要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貫徹到底,就可活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