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已不記得自己小時後的模樣了,除非是翻開那本泛黃的黑白相片簿。
上個月回中部老家,在清晨的小鎮街道上竟遇到我的小學老師。她也正是我中年級的導師,已是滿頭白髮的她仍是精神奕奕,原來退休後的她正過著耕讀生活,所以即使年過七旬仍見她有健康陪伴。我突然問起她:
「您教我的時候,我是怎地一個模樣?」
她翩然而笑,笑得腰身和她一對眼睛一樣彎,然後她拍著我的肩膀說:「哎呀,調皮、調皮,可愛!」
這是所有這個年紀男孩的寫照嗎?我這世代時候的我是這樣,而放眼目前我班上的孩子們……也是這樣?答案似乎是不言而喻。這天看孩子們做早上的「愛eye護眼操」就讓我笑到不行,也讓我想起我小學老師那天的笑。
當音樂起時,那些男孩們就跟著念「雙肩聳肩」、「雙肩向前繞圈」……光是聽到這聲音就讓人忍俊不禁,因為那聲音就是一種屬於孩子調皮又可愛的聲音,而且我聽到的是和聲而不是獨唱,每個聲調裡面都帶著淘氣的音符。加上音樂又是那種中東弄蛇人的音樂,看他們做,明明就是眼部的運動,怎地孩子們做起來就是變成全身的柔軟體操,像是「眼球八個方位運動」,明明只要眼球依序上、下、左、右、左上、右下、右上、左下來做,可那些淘氣臉就是連著下巴上抬、下壓;更好笑的是接著的「順時針」、「逆時針」繞圈,你就可以看到孩子是整個頭在轉,晃動著頭,連我問:「這樣不昏嗎?」他都要回我說「這樣才有效果」,這讓我想到「某人喝牛奶是先含一口奶粉再喝一口開水,之後再原地跳跳」的笑話。就這樣,我看到的是許多腰身柔軟的蛇,隨著音樂緩緩的擺動,在那音樂的伴奏下,每一條蛇都有一張可愛的臉。
我常在想:調皮的孩子一定是他的腦袋裡面裝了許多的創造性的東西,他們無法忍受這些創造只有裝在自己的小腦袋中,非得要爆發出來不可。但是,「教室」偏偏有股神秘的力量必需要請這些孩子壓抑他們的創造力,因為這是「教室」被賦予的使命之一──讓一個狂妄不羈的生命能夠收斂到一個群體活動的平均值上。老師在這方面實在是需要費盡心力的去尋求兩者的平衡──不能太壓抑他們的調皮與創造,也不能任由他們無止境的爆發。這很難!因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課程都有不一樣的標準,不過,更難掌握的還是:孩子們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可以看到他們不同樣的面貌,而且都沒個準。想到世大人說過的話:「嬰仔是一天小貓、一天小狗」,那時都不太覺得,總覺得baby就是baby,哪有啥小貓小狗的,可現在看這些淘氣臉,竟然發現這些孩子還真的是給小貓小狗附身了一般:某些時候過動得讓人心煩,某些時候卻是體貼得像是貓咪蜷著你的腳丫。
這麼一想之下,頓時覺得當老師還真的是在當藝術家,因為每個孩子都是那樣捉摸不定的活生生藝術品;而老師更要像哲學家,需要多一些看人的哲學的心靈,才能夠把每個孩子的調皮看成是自己的調皮翻版,同樣的,也是自己可愛的再版。
上個月回中部老家,在清晨的小鎮街道上竟遇到我的小學老師。她也正是我中年級的導師,已是滿頭白髮的她仍是精神奕奕,原來退休後的她正過著耕讀生活,所以即使年過七旬仍見她有健康陪伴。我突然問起她:
「您教我的時候,我是怎地一個模樣?」
她翩然而笑,笑得腰身和她一對眼睛一樣彎,然後她拍著我的肩膀說:「哎呀,調皮、調皮,可愛!」
這是所有這個年紀男孩的寫照嗎?我這世代時候的我是這樣,而放眼目前我班上的孩子們……也是這樣?答案似乎是不言而喻。這天看孩子們做早上的「愛eye護眼操」就讓我笑到不行,也讓我想起我小學老師那天的笑。
當音樂起時,那些男孩們就跟著念「雙肩聳肩」、「雙肩向前繞圈」……光是聽到這聲音就讓人忍俊不禁,因為那聲音就是一種屬於孩子調皮又可愛的聲音,而且我聽到的是和聲而不是獨唱,每個聲調裡面都帶著淘氣的音符。加上音樂又是那種中東弄蛇人的音樂,看他們做,明明就是眼部的運動,怎地孩子們做起來就是變成全身的柔軟體操,像是「眼球八個方位運動」,明明只要眼球依序上、下、左、右、左上、右下、右上、左下來做,可那些淘氣臉就是連著下巴上抬、下壓;更好笑的是接著的「順時針」、「逆時針」繞圈,你就可以看到孩子是整個頭在轉,晃動著頭,連我問:「這樣不昏嗎?」他都要回我說「這樣才有效果」,這讓我想到「某人喝牛奶是先含一口奶粉再喝一口開水,之後再原地跳跳」的笑話。就這樣,我看到的是許多腰身柔軟的蛇,隨著音樂緩緩的擺動,在那音樂的伴奏下,每一條蛇都有一張可愛的臉。
我常在想:調皮的孩子一定是他的腦袋裡面裝了許多的創造性的東西,他們無法忍受這些創造只有裝在自己的小腦袋中,非得要爆發出來不可。但是,「教室」偏偏有股神秘的力量必需要請這些孩子壓抑他們的創造力,因為這是「教室」被賦予的使命之一──讓一個狂妄不羈的生命能夠收斂到一個群體活動的平均值上。老師在這方面實在是需要費盡心力的去尋求兩者的平衡──不能太壓抑他們的調皮與創造,也不能任由他們無止境的爆發。這很難!因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課程都有不一樣的標準,不過,更難掌握的還是:孩子們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可以看到他們不同樣的面貌,而且都沒個準。想到世大人說過的話:「嬰仔是一天小貓、一天小狗」,那時都不太覺得,總覺得baby就是baby,哪有啥小貓小狗的,可現在看這些淘氣臉,竟然發現這些孩子還真的是給小貓小狗附身了一般:某些時候過動得讓人心煩,某些時候卻是體貼得像是貓咪蜷著你的腳丫。
這麼一想之下,頓時覺得當老師還真的是在當藝術家,因為每個孩子都是那樣捉摸不定的活生生藝術品;而老師更要像哲學家,需要多一些看人的哲學的心靈,才能夠把每個孩子的調皮看成是自己的調皮翻版,同樣的,也是自己可愛的再版。
【2012/4/3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