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建億 臺北市三興國小訓導主任】
這陣子來,許多和運動有關的新聞,大幅佔據了媒體的版面,從哈佛畢業生林書豪在NBA的大放異彩,到倫敦奧運會中華隊的大放異采;透過這些報導也讓大家看到他們透過運動,形塑了團隊合作、耐心、毅力、專注、挫折忍受力、創新的特質,而這些特質正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技能,要培養自己具備未來的競爭力,就從運動開始吧。
最近和學校ㄧ些老師,彼此分享了幾本書籍及報導,書的內容是介紹運動所帶來的好處及積極效益,列舉其中幾項如下:
ㄧ、運動可提升自己的學習力:
在鍛鍊身體的同時,事實上也在鍛鍊大腦,就舉桌球及羽球這兩項運動來說,因球的落點多元,可以充分刺激腦神經,過程中你必須眼明手快、投入高度專注,分秒都在反應;必須有很快的決策速度,及歸納對手的打球習慣等,透過這些運動,無形中也都不斷的在提升自我的學習力呢。
二、運動可培養自己的品格力:
在運動過程中,亦可透過彼此的分享,建立友誼,從不同面向中認識自己,體認到自己的極限,比方說體育課時最受大家最喜愛的籃球及樂樂棒球,都是屬於團體對抗的運動,團體運動牽涉到隊有的互相配合,為了贏得比賽,你必須學會觀察思考,和隊友溝通、協調並研討出其制勝的策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無論輸贏,也讓你學習到運動場上沒有永遠的成功,如何在運動中面對成功、處理失敗亦是要學會去面對的人生的重要課題,其他如學習專注與紀律、全力以付及謙卑等態度,都是最佳的學習與體驗。
三、運動可幫助自己培養好情緒:
最近有較多機會面對及處理ㄧ些容易發脾氣同學的情緒問題,發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陪他們運動、打球,用這種方式,似乎他們最容易聽得進去、告訴我他們的想法;就如學校中長久以來推行的慢跑活動以及高年級的游泳課程,這些動作簡單但反覆的運動,可以使大腦分泌ㄧ些物質,幫助你的心神感覺平靜且快樂。
希望透過傳遞這些運動的積極效益,來鼓勵經常宅在家打電動、不愛運動的同學,正視運動的好處,學校中有最專業的體育師資,老師們也都細心的規畫各項課程,除了幫助學生習得運動的知識與技能,及養生一生的運動習慣外,更希望大家透過體育課的學習,成為ㄧ個肯定自己、欣賞別人,有能力溝通、團隊合作的全方位個體。樂動就聰明、樂動就快樂,動得多、動得好就能幫助你增進學習效率、記憶力與抗壓性,因此希望大家都能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讓我們一起攜手來打造運動家庭、運動學校,進而營造一個樂活、樂動的社會吧。
【2012/8/22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