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邑容 臺北市老松國小校長】
如果有家長問我:「校長,你覺得我們當父母可以送給孩子一生最受用的禮物,是什麼」?我一定毫不猶疑的說:「書」。書是一生的伴侶,如果我們可以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我們就是給了孩子一份「終生受用」最好的禮物。
記得小時候,住在鄉下,鄉裡面沒有圖書館,有的只是學校中一間很破舊的教室,幾個舊鐵櫃,裡面的藏書也很有限,媽媽為了鼓勵我閱讀,幫我訂了國語日報,那時候,天天可以看國語日報,就成了我每天最享受的時刻。通常是功課寫完之後,我就可以拿著國語日報,欣賞別人的文章,學習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媽媽也會拿她省下的私房錢,為我們買整套的國語日報叢書,讓我們閱讀,而媽媽總是在旁邊一邊批改學生作文,一邊陪伴我們,回想起這幕,感覺特別的溫馨。
而現在的父母及孩子們,忙碌於工作及學業之外,回到家中,就把孩子交給電視了,電視真的是最方便的「保母」。在大家疲累時,就讓孩子看電視。其實孩子們比父母所想的還更聰明,如果父母在客廳不停地變換電視頻道,卻叫孩子去讀書,哪一個孩子願意乖乖坐在書桌前?
不看電視,閱讀時間就會拉長。兒童學習閱讀的歷程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習閱讀的能力」(learn to read):也就是透過閱讀學會如何閱讀;第二部分是「透過閱讀學習知識」(read to learn, learn from reading),也就是透過閱讀學到各種知識。
學校這幾年,為了鼓勵孩子閱讀,特別推動閱讀銀行計劃,除了好書介紹、巡迴班書、閱冠王之外,還結合讀報教育-愛的抱「報」、校園聽新聞-午餐有約、有獎徵答等,家長會為了配合讓孩子有更多的書籍可以閱讀,也積極參與募書、捐書等有意義的活動。其目的不外乎讓校園的孩子們,能夠有更多的書籍可以閱讀。此外,學校的圖書館還特地在星期六早上開放,就是希望平時工作辛苦的爸爸媽媽們,可以陪孩子一起到學校來享受親子共讀的樂趣。
洪蘭女士曾說:「孩子是無時無刻不在學習的,我們為什麼還要分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只要他能快樂學習就好!」在孩子的學習上看到大人的責任,除了學校為孩子安排的閱讀學習活動外,家長也可以提供親子共讀的情境,每天30分鐘養成陪伴孩子共同閱讀的習慣,如果每位父母都能如此做,相信孩子的未來一定受用無窮。